磷脂在药物制剂中的创新应用
发表时间:2025-04-10磷脂在药物制剂中的创新应用如下:
一、制备新型载药系统
脂质体:磷脂是构成脂质体的主要成分,可将药物包裹在脂质体内部,实现药物的靶向传递,如阿霉素脂质体,能够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,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。通过对磷脂进行修饰,如在脂质体表面连接靶向配体,可进一步提高脂质体的靶向性;还可制备温度敏感型、pH 敏感型等环境响应性脂质体,使药物在特定的病变部位环境下释放。
纳米粒:磷脂可与其他材料共同制备纳米粒,作为药物载体。纳米粒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、稳定性,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,例如,将难溶性药物包裹在磷脂纳米粒中,能够增加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,实现药物的缓释。
聚合物胶束:两亲性的磷脂分子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胶束结构。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胶束相比,磷脂胶束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低的毒性。可将疏水性药物溶解在胶束的疏水内核中,实现药物的增溶和稳定化,同时通过修饰胶束表面,实现主动靶向或环境响应性释药。
二、改善药物性能
增溶作用:对于难溶性药物,磷脂可以作为增溶剂,提高药物在水相中的溶解度,它的两亲性结构使其能够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等结构,将药物分子包裹在其中,从而增加药物的溶解量,例如,将一些脂溶性维生素增溶后,可提高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。
提高稳定性:磷脂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,能够防止药物氧化变质,延长药物的有效期,将其添加在一些易氧化的药物制剂中可以保护药物免受氧化破坏。此外,它作为药物载体,还可以将药物与外界环境隔离,减少药物受外界因素的影响,提高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。
三、促进药物吸收
磷脂复合物:药物与磷脂通过电荷迁移作用等形成磷脂复合物,可改变母体药物的理化性质,如提高药物的脂溶性,使其更容易通过肠上皮细胞膜进入细胞,从而促进药物吸收,提高生物利用度,例如,灯盏花素、葛根素等与卵磷脂形成的复合物,在体内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。
透皮吸收促进剂:磷脂可以增加皮肤的通透性,促进药物经皮吸收,它能够与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相互作用,改变角质层的结构和通透性,使药物更容易穿透皮肤进入体内,可将磷脂制成凝胶、乳膏等剂型,用于局部给药,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效率。
此外,磷脂还可用于制备口服乳剂、脂肪乳注射液等,作为乳化剂使油滴均匀分散在水相中,形成稳定的乳剂,利于人体吸收。同时,在基因使用领域,阳离子脂质体作为非病毒载体可用于基因递送,将其基因包裹在脂质体内部,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或内吞作用将基因导入细胞内,实现基因处理。
本文来源于理星(天津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http://www.enzymecode.com/